Photo by Jake Hills on Unsplash


最近筆者發現網上一篇關於藝術流氓的文章,筆者閱畢後,發現文中所指的流氓——企嶺先生,是筆者認識的,同時為筆者建立的「筆記電影會」第一個兼唯一一個黑名單人物,其所作所為,令人煩厭,同時讓筆者想起最近香港國際電影節中,一些不守規矩而揚名的觀眾,以下是企嶺先生以至其他麻煩觀眾的特徵: 

 

一.脾氣暴躁 

 

企嶺先生自作聰明,自以為是專家,但對學術採輕視態度。他有自己一套價值觀,熱愛出席電影活動,喜歡與其他觀眾交流,但當其他觀眾的電影理念與他不同時,他會跟別人吵架,例如用whatsapp回覆批評別人,當他沒法反駁時,就會道歉,或者回覆「講吓啫」。 

  

除了上段提到企嶺先生因立場不同而大發雷霆外,不少麻煩觀眾脾氣也暴躁,動不動也大發雷霆,令人費解。或許他們有著顧客永遠是對的的心態,職員就是服務他,若職員的服務未達到其要求,就責駡職員,例如近年影迷間流傳一名操普通話、傷殘的老婦人,每次進場,她需要職員扶她就坐,若職員未能扶她到她想坐的位置,她會駡職員,整個戲院都能聽到她的駡聲。 

 

二.不守規矩 

 

不守規矩可謂麻煩觀眾最常出現的問題,當中最常見的,莫過於電影播放期間說話和使用手機,讓其他觀眾感到騷擾,或者在不准飲食的場所「開餐」。不過最麻煩的,莫過於有關觀眾屢勸不改,反駡別人多管閒事。 

 

此外,近年電影播放時,觀眾用手機盗錄、拍攝問題增加,此舉乃屬侵犯版權,屬於刑事罪行,場地職員恐怕需加強觀察,防止有關事情發生。 

 

以上提及的麻煩觀眾之行為,一直都存在,不過近年出現兩個新群體,出產了不少新的麻煩觀眾: 

 

一.偽文青 

 

「文青」二字近年已淪為包裝、消費的字眼,而不一定是著重個人修養及對藝術的愛好。屬於前者的所謂文青,可被歸類為「偽文青」,他們出席藝術活動只著重打卡呃like,而非活動內容本身。 

 

偽文青喜歡出席藝術活動本來沒有問題,不過有不少偽文青透過消費式媒體得知電影節等文化活動,而媒體報導與現實情況或會有出入,有關媒體亦很少提及活動規矩,加上部份偽文青如上段所說,只著重打卡呃like,對活動基本規矩卻不甚了解,有意或無意地做出如上段提及的影響他人行為。 

 

二.內地觀眾 

 

近年不少內地人專程來港參與電影節,令內地觀眾數目明顯增加,情況如偽文青一樣,成為電影節的其中一個主要觀眾群。可是,由於部份內地觀眾缺乏自律及版權意識較低,容易做出破壞規矩的事情,包括電影播放期間攝影、說話、觀看電影期間在不適當的時間自製笑位,例如播放悲情戲份時,觀眾突然開懷大笑。不過最經典的內地麻煩觀眾,莫過於文中提及的老婦人了! 

 

香港的內地觀眾問題還未算十分嚴重,如果大家曾出席內地的藝術活動,上段提及的問題早已達到災難級了!當年胡金銓的《俠女》,就是在北京國際電影節被內地觀眾無情糟蹋的! 

 

總結:加強執法 

 

對於以上麻煩觀眾及例子,場地職員需加強加強執法,防止有任何觀眾作出破壞規矩的行為。一直以來電影播放前,先會播放場地規則如禁止錄音、使用電話等。不過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靠觀眾的自律,有些戲院場內極基本的規則,例如請勿說話,難道不是常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