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opher Isaac "Biz" Stone


日前,Twitter 聯合創辦人 Biz Stone 回巢,專責「公司文化」。


我會專注領導公司文化。(尋回) 那種力量,那種感覺。
My top focus will be to guide the company culture, that energy, that feeling.


— Biz Stone 


Biz Stone 強調,佢重新加入 Twitter 並不是要替代任何人。


有人話我只係要填補一個 「Biz 形缺口」。你可以話我嘅工作係做返 Biz Stone。
Somebody mentioned I’m just filling the “Biz shaped hole” I left. You might even say the job description includes being Biz Stone.


— Biz Stone 


究竟 Biz Stone 在 Twitter 的是一個甚麼職位?若原因非前戰友 Jack Dorsey 收留,實在想不到這職位的必要。公司文化好歹也是 CEO 或 COO 的責任吧!


講到 Twitter,大家通常都只是認識 CEO Jack Dorsey,那先介紹 Biz Stone 背景:

Xanga

Biz Stone 於 1999 年有份創辦博客平台 Xanga,但 Xanga 未完全起飛佢就在 2003 年加入了 Google 嘅博客平台 blogger.com 團隊,當然 Xanga 後來也無以為繼。

Twitter 

期後在 2006 年,Biz Stone 聯合創辦了 Twitter,也是他的「成名作」。在 2011 年就離開了 Twitter,與 Ev Williams 聯合創辦另一個博客平台 Medium (註:Ev Williams 是 blogger.com 的創辦人,也是 Twitter 的聯合創辦人)。儘管 Medium 幾年下來總共籌得到 1.3 億美元,但到今時今日都未搵到一個可行的生意模式。但 Biz Stone 早在 2014 的時候,就離開 Medium,創辦問答社交平台 AskJelly。

AskJelly

據 AskJelly 公司形容,AskJelly 旨在做一個「人類主導的搜尋器」,做一些 Google 做不來的東西。有人問,「AskJelly 與另一問答平台 Quora 有甚麼分別」? Biz Stone 親自回答,但看完答案都不明白究竟 AskJelly 有甚麼特別。


AskJelly 截圖 - 「AskJelly 與另一問答平台 Quora 有甚麼分別?」


三年下來,不要說成績不達標,因為連基本成續都談不上。雖然無公佈過任何數據,但如果你曾經上過 AskJelly.com 的網頁,會發現只有小貓三四隻,經常沒有新的問題,也沒有新的答案。(AskJelly.com 現在會自動轉到 Pinterest 的網站,因為 Pinterest 已「收購」了 AskJelly,下面會提及。)當大家差不多將之遺忘,AskJelly 突然宣佈被 Pinterest 以不披露的作價收購。Biz Stone 還在 Medium 寫了一篇文章,冠冕堂皇地解釋 Pinterest 是對 AskJelly 發展最好的選擇。


Biz Stone 在 Medium 文章截圖

Pinterest 收購 AskJelly

明眼人都睇得出,AskJelly 是一間瀕死的公司,獲得 Pinterest 收購,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下台階。但為何 Pinterest 會做呢位好人呢?因為唔講未必知,Biz Stone 其實是 Pinterest 的顧問。Pinterest 的收購條件,並不包括 Biz Stone 本人留任。


普遍的收購,如果價錢好,對創辦人來說是一個好機會賺取豐厚回報。但收購方通常會要求創辦人留任,因為「無佢無今日」。第二種收購叫 Acqui-hiring,以收購手段聘任整個公司團隊。通常做得 Acqui-hiring,都是因為產品不行,但團隊有 potential,又或者團隊對收購方有用處。


但 Pinterest 收購 AskJelly,兩者皆不是。明顯地,Biz Stone 只是叫自己作顧問的公司去收購一間屬於自己的瀕死公司,讓自己有一個下台階,去表達這是一個 Exit,不是一個 Failure。

Loser Fate 

Startup 世界,「從錯誤中學習」從來都是常識,最緊要學得夠快,改得夠快。但 Biz Stone 這人明顯地不能夠開懷承認錯誤,還要將之包裝成一個冠冕堂皇的故事。


世界上有一種命運,叫 Loser Fate (可稱之為「失敗者的命運」)。沒有科學實證,只有生活例子。有這種命運的,大有人在。佢地見慣「大風浪」,倒閉、清盤等等通通經歷過。佢地自己會安然繼續生活,但前雇主們通常都凶多吉少。


例如,在金融行業,有一些人的資歷「非常好」。甚麼雷曼兄弟、貝爾斯登、或某些昔日風光一時,但已因經營不善關門大吉的基金等等,通通都在 CV 入面。


另一例子,有位記者,做過的媒體都難逃倒閉命運,大家都替佢現任東家擔憂。 (而大家都知,佢現任東家都不幸地在苦苦掙扎中⋯⋯)


而 Biz Stone 正正就是 loser fate,創造過的公司不是已被「收購」 (AskJelly),或倒閉 (Xanga),就是苦無出路 (Medium 和 Twitter)。 


這次回巢,Biz Stone 還可以厚面皮地說出「填補一個 『Biz 形缺口』」這番話,Jack Dorsey 這位 CEO 及前戰友實在 「功不可沒」。 


且看 Twitter 命運如何,就可以知道會否有多一個活生生 loser fate 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