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顧問時,最頭痛的問題莫過於客戶不懂得欣賞創意。

 

《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說,人的左腦和右腦分別負責邏輯與創意,而人的大腦就像肌肉,是需要透過鍛練強化的。數字處理、閱讀、組織語言等,可以鍛煉左腦;而欣賞圖像、音樂、運動,甚至拍拖,則可以訓練右腦。


左右腦同時發達的人很少,所以,坊間的的乙方(agency)都會分設策略與創意總監,各司其職。然而,一般的企業卻不會如此分工,特別是新興的大陸民營企業,土老闆一手一腳打天下,習慣事必親躬,與乙方合作也習慣「一言堂」,獨斷獨裁對方提出的策略與創意。

 

商業和品牌策略講的是邏輯,只要有充份的資料搜集,演講者抽絲剝繭層層遞進,老闆們通常會聽得滿心歡喜,甚至積極與你切磋討論;然而,當策略思維要轉化成創意表達時(例如商標設計、平面廣告、電視廣告等),很多老闆會頓時無所適從,甚至胡亂給予意見,結果當然是改完又改,最後出街的作品輕則強差人意,重則公關災難。

 

判斷創意靠是的右腦,依賴的原則,其實就是品味。品味這回事無辦法量化、不能測量,不能解釋,正如英劇裡的黑色幽默,懂的人自然會笑,不懂的人你向他解釋也是多餘。

 

上述的道理很淺顯,但很多大企業就是不懂。

 

美國創意人Ken Segall的著作《Insanely Simple》說過,Dell與Microsoft的品牌傳播為什麼比不上Apple呢?問題在於它們的決策流程,每個創意方案在具體落實前,都要經過多輪的Focus Group、AB testing,訪談等,由群眾消費者為方案一二三打分,最後按照市場調查結果得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

 

這是典型的大企業決策模式 — 用理性的左腦去分析創意,用數據來代替品味。

 

為什麼Apple的品牌有型呢(起碼曾經有型過)?因為Steve Jobs有獨特的美學品味,而且他不相信市場的品味,亦從來不做關於創意的市場調查。每個產品設計、每個廣告、每條文案,都是他說了算。

 

這是品味的精英主義,非常獨裁,但是Steve Jobs是左腦右腦都同時發達的天才,所以他的獨裁可以讓人心悅誠服。

 

Steve Jobs雖然不在了,但他的美學品味已經變成了企業文化。我們內部檢視創意時,最常用的評語是:「這個很Apple」、「這個不太Apple」,就是這麼主觀簡單,也沒有什麼人提出要做市場調查,這很好,品牌就是要這樣做的。



(鳴謝及轉載自 北上尋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