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半島,一個近年開始興起,但仍然較少港人前往的神秘角落。大家對它的認知大抵只有戰亂,從中世紀晚期,鄂圖曼帝國製造了多次的大屠殺,到及後的巴爾幹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巴爾幹半島經歷多次戰火洗禮,加上不時發生宗教矛盾,領土爭端等,通通都是令港人卻步的理由,甚至將巴爾幹放在Travel List的大後方。


巴爾幹半島涵蓋多個國家,雖然有些地方甚至連名也未曾聽過,但絕對值得到此一遊。


從香港出發,乘搭凌晨機到土耳其伊斯坦堡,再轉機到旅程的第一個國家—塞爾維亞。


第一站先到位於塞爾維亞第二大城市,諾威薩 (Novi Sad)的廣場Liberty Square.


廣場另一端的教堂,建築設計較貼近西方,與東正教教堂的感覺大相徑庭。


說到東正教教堂,不得不提貝爾格萊德的兩所聖沙華教堂。教堂一大一小,被塞爾維亞人視為神聖之處。小教堂內裡的牆身及天花,佈滿顏色鮮艷的壁畫。大教堂則是最為人熟悉的地標,聖沙華教堂 (St. Sava Cathedral)。 聖沙華教堂以伊斯坦堡的聖蘇菲亞大教堂為藍本,整座教堂以白綠兩色為主,是巴爾幹半島內最大的東正教教堂。


聖沙華教堂內部,以各聖人畫像作佈置


由於戰火連綿,教堂動工後不久,隨即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所以聖沙華教堂至今仍未完工。因此教堂內只有聖人畫像以及信徒添上的點點燭光。


除了德國柏林有勝利紀念柱,塞爾維亞亦有。正如自由神像不是美國「獨家擁有」一樣。

位於貝爾格萊德古堡 (Belgrade Fortress)的Pobednik,紀念塞爾維亞在巴爾幹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得勝利。由於雕像全身赤裸,所以當時的人,將他背向遊人,大家到來時亦只可欣賞到他的背影。


東歐地區的夏季日長夜短,即使7時多返回酒店,天空仍然光亮,街外的人和車依然絡繹不絕。於是我們決定到附近的Ušće Shopping Center逛逛。從來沒有奢望塞爾維亞的商場,會像ifc一樣高檔豪華,打算「行個圈就走」。萬料不到這個商場的格局卻與又一城相差無幾,不僅有大型超級市場,就連Calvin Klein, Mango, Timberland等歐美品牌,都隨處可見。這一切對於生活在香港的我們而言,實在驚嘆不已。


驚訝過後,忽然眼前一黑,商場內隨即傳出一些小孩的尖叫聲。十秒後,後備電源啟動,從僅餘的光線中,看見遊客、當地人,甚至商場職員,眼裏流露一絲絲的不安。大家開始紛紛離開商場,店舖職員亦被安排站於店門前,防治有人趁機偷竊。看來貝爾格萊德的商場供電還未到又一城水平。


步出商場後我才發覺「錯怪」了Ušće Shopping Center,原來整個貝爾格萊德大停電!不但住宅大廈,就連交通指揮燈都一併進入「大昏迷」。在毫無燈光的情況下,我們順利回到酒店,才聯想起房間都是靠電開門的,因此一行人齊齊在沒有冷氣,沒有燈光的情況下,在大堂無了期地呆等。漆黑一片中,職員開始將蠟燭放在酒店的各處,部份遊客亦前來幫忙。


從來沒有想像過一個國家的首都,供電系統居然如此脆弱。舒舒服服去旅行,可能是很多人所嚮往的,不過從旅程當中碰上一些小小的意外,反而為整個旅程錦上添花。即使日後有親友說自己也到過這地方,我們也可以很自豪地說一句,我的經歷定必和你截然不同。旅行,就是離開自己的comfort zone,從各種各樣的意外中,令我們更懂得知足,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第二天,我們一早起身,準備過關,往另一個國家去。

由於過Border時不准攝影,加上照片是從旅遊巴內快速拍攝,因此質素不太好。雖然如此,但這指示牌象徵我們要向塞爾維亞 say goodbye,繼續旅程,前往下一個神秒的巴爾幹國家。



部份照片由Fiahball Yuen提供


註: 本篇乃2016 Journesis師友計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