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週過得特別充實。


10月26日星期三的中四中文課,來了10位不同學校的中文老師,我和同學合演了一場公開課。有了旁觀者,我有了一點緊張,同學也有了一點緊張。緊張的效果是,我要對這80分鐘的提問與閱讀材料處理得細緻一點,所以還得感謝四位同事對我的材料的質詢;緊張的另一效果是,同學上課也投入一點,閱讀投入一點、思考投入一點,結果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也多一點。所以呢,算是成功的演出了,感謝各位小演員。


其實,這不算是甚麼表演,更不是甚麼成功的表演,這只是日常的課堂風景,有同學的投入,有我的自得其樂,當然,更多的其實是,語文學習的苦悶與吃力。


如果覺得美好,那得需要多一點想像力。 這兩年,我接觸多了「自主學習」、「翻轉課堂」、「學思達」等課堂教學的概念,說不新,當然這些也不是甚麼新事物,不少人的讀書成長,都一樣,自主投入一點,學業或考試就會成功一點;說新呢,這些概念其實巔覆了我的教學工作──自主學習、學思達是在課堂裡自學,「翻轉課堂」是回家自學。那麼我就不需要再思考如何教好學生,如何教懂學生等問題了,我們要思考的是「學」,要思考自己如何學習、學生如何學習,然後才能教,或者說,根本不需要「教」這個概念了,老師要做的是如何指導學生自學。


我相信自學,因為這是我讀書與成長中的最主要部份。我自學跑步,自學攝影,自學架設「博之以文」(學校中文科集體網誌),大學畢業後,不少知識都不穩固,為了上課,我要再自學很多遍⋯⋯


關於教育改革,很多人以為改了考試模式就是改革了課程,改了課程就以為改革了教育,結果大家都在白折騰,中文依然是死亡之卷,大家都在苦海中掙扎。或許,教育現場的改革比外在的教育改革有趣有勁得多,例如創意教學、電子教學、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翻轉課堂、學思達⋯⋯裡面都充滿了激情與期盼。


沒有閱讀,沒有思考,沒有寫作,就沒有語文學習,我們得推開外界強加給我們的那些折騰,讓學生回歸語文學習的真義──閱讀、思考、寫作。


一個學生告訴我忘了做功課的理由是,讀金庸。投入讀金庸那真一件令人欣喜的事呀! 


(後記,星期五,我們終於穿起了我們的班衫拍照,讓這一刻成為我們苦悶的讀書生涯中一件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