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必須坦然承認《三人行》是一部創作和製作上都有瑕疵的作品,它為求達到創作目的,將全片故事濃縮至單一場景(醫院),所設計的人物動機都欠缺可信性,例如鍾漢良飾演的匪徒為何一開始拒絕接受手術?最後Ken Sir又因為甚麼而觸動到自己良心,繼而知錯悔改?這些都是劇本不能忽略的過失,有人訴諸這是電影邊寫邊拍的關係,亦有人認為導演杜sir為了內地市場不得不用這結局,然而他使用「飛紙仔」的方式來拍攝電影已非新鮮事,一樣可以拍出如《PTU》、《柔道龍虎榜》、《黑社會》這樣的佳作;所以要理解背後原因和結局角色轉變的突兀,就必先了解本片的題旨:認錯才能為自己找出路。正如段初所言,是為了點明電影的主題效果。


《三人行》的劇本創作與過往銀河映像或同類作品有所不同,異於《PTU》、《黑社會》這些以鮮明的性格形象構成種種戲劇性的衝突及發展,本片的節奏不斷推進,相比典型的人物互相角力量,三個角色內在的執念戲劇性更加豐富,作為觀眾的我們一直旁觀着事情的發生過程,沒有可以代入角色的切入點,正如尾段的慢動作長鏡頭一樣,配以王菀之與電影格格不入的女聲,調子忽然的轉變,證明這個故事沒有意思要我們認同或同情角色的遭遇,反觀是跳出內部劇情,思考他們三人的行為動機,是甚麼引致匪徒們要大肆開槍、醫院內機制的粗疏、警察們「犯法是為了執法」的觀念,這一幕形式的實驗是提醒觀眾,《三人行》不是個簡單的警匪類型片(否則高潮段落就不會有如此溫柔的處理),所敘述的是你和我的社會,當中<之乎者也>歌詞結尾是這樣的「大家都知之 大家都在乎 袖手旁觀者 你我是也」,電影反映了香港現在遭逢的危機、問題,至於要如何解決,則是觀眾需要深思的地方。 


總括而言,不少人會批評劇本的犯駁失誤,這是可以理解的,長鏡頭重頭戲的效果也嫌失實,當然亦可訴諸粗糙的視覺特效,《三人行》的故事主題正面得甚至惹人咎病,試問作為態度強硬的警察如何可以輕易改變,但當本來半身不遂的病人連人帶椅滾下樓梯後,即能行動自如;Ken Sir的槍偏偏在危急關頭卡彈。我們可以知道電影裏有着上天冥冥中的啟示安排,不盡寫實,但求寫出一個關於三個人執念/認錯的故事,以及敘述香港現況環境的現實。

Rating: 8/10


延伸閱讀:

你要想想到底他們為何這麼做──解讀《三人行》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717-culture-column-chanchiwah/


抗爭大寓言——三人行


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0717/s00005/146869207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