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七月底八月初時到東京遊玩了數天,第二次去,沒有計劃,飲飲食食,隨興而至,也走訪了不少與電影有關的地方,在此簡單介紹,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自組「電影旅遊團」(兩年前短遊東京,也探訪了一兩處電影場景,這是當時寫的短短遊記),一定會比我看得更深入、詳盡、好玩的︰  

        不久前寫〈搶先觀賞.也許是香港第一篇中文觀後感想——《真.哥斯拉》(シン・ゴジラ)〉,已略提過這座新宿酒店兼戲院地標,不贅。

        影迷去東京,當然要參觀其國家電影中心(National Film Center, NFC)。那是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rt, Tokyo)的分館,兩者在不同地方,前者在「京橋站」,後者在「竹橋站」,不要去錯。NFC 樓高七層,但遊客一般只能到七樓展覽廳,筆者當日主要參觀的,是常駐展覽「日本映画の歷史」。這段時間還是日本老牌導演加藤泰(1916-1985)的回顧展,樓下戲院每日都有其作品放映,不過他的導演生涯雖橫跨四十年之長,作品甚多,然而海外觀眾對他頗為陌生,筆者也沒看過其電影,就不敢隨便介紹了。



        其實這次去日本國家電影中心,主要是為了「角川映画の 40 年」的展覽。該展場雖然不大,但展出了不少極珍貴的電影海報,令人目不暇給(館方不許拍攝,我還是偷偷……),我其實不太熟悉角川映畫的歷史,每件事物都很新奇,例如「角川三人娘」藥師丸博子、原田知世、渡辺典子,老實說,以今天的眼光看,她們仨人是否算得大美人,我認為見仁見智,然而她們那種青春的活力,著實穿透著她們每一部作品、每一張照片,「啊﹗這才是新星﹗」相信誰都會有同感。角川映畫類型多樣,館方特別挑選了五部代表作的預告片循環播放,包括《人間の証明》(1977)、《セーラー服と機関銃》(1982)、《汚れた英雄》(1982)、《幻魔大戰》(1983)和《時をかける少女》(1983),這幾部作品我全都沒有看過,坐著看了 15 分鐘,立時呆了︰嘩﹗好勁﹗有性格巨星(松田優作、草刈正雄),也有個人風格(相米慎二、大林宣彥導演﹗),對應時代,引領風潮,或有內容深度或盡視聽之娛,只看預告也許不準確,但我相信雖不中也不遠矣﹗真可惜今天不多人談論這些作品啊(我孤陋寡聞,第一次聽到《汚れた英雄》和《時をかける少女》的名字,預告片正到呢),感覺上,頗有點像香港新浪潮那短短數年爆出來的,在商業類型片基礎上作的個人嘗試(卻又最終被體制吸收或排斥)?

        第二日去「北鎌倉」。小津安二郎傑作《晚春》(Late Spring,1949)一開首就是這個車站的畫面。其實,大師之墓就在這車站五分鐘路程外的圓覺寺。

        敬拜大師。抱歉來打擾了。原來木下惠介之墓就在小津安二郎旁邊,傳奇影星田中絹代也在這寺院(可惜當日院方閉門,不許外客打擾),小林正樹導演、演員佐田啟二同在其中。日本電影的幾位偉大人物在這兒同歸寂靜。


       「北鎌倉」站下個站是「鎌倉」,出站不遠處就是遊人必到的「鶴岡八幡宮」,《晚春》其中一場戲也在這兒取景,大家認出來了嗎?  

        鶴岡八幡宮遊人甚多,但大多不知道旁邊不起眼的窄道還有「川喜多映畫紀念館」。川喜多長政乃日本電影界的重要人物,向海外推銷日本電影,又外國影片引入本土,貢獻甚大。此展館地方不大,卻有很多西洋映畫的日本宣傳海報展示,還有小電影廳(有時還設映後談!),當日放映的就是《紅粉忠魂未了情》(From Here to Eternity,1953)!買了幾張電影 postcard,有司葉子和《四百擊》啊呵呵。  

        去到「鎌倉」,首先要「到此一遊」的,自然是《男兒當入樽》動畫的經典片頭,在「江ノ電 鎌倉高校前駅」的這街景吧?好想打籃球 / 好想大聲說愛你 / 直到世界的盡頭……可惜在街道對面的,沒有赤木晴子向我揮手……  


      鎌倉最美麗的地方,當然是江之島,海天一色的景致,實在令人心曠神怡。不過,對影迷來說,最重要當然是到這「文佐食堂」,是枝裕和導演的《海街少女日記》(Our Little Sister,2015)就是在此取景,可惜當日食堂休息,未能親嚐白飯魚之味呢? 

       《海街少女日記》在鎌倉多處取景,可惜時間不夠,未能一一探訪,最後只在黃昏於「稲村ガ崎海岸」,對著夕陽與沙灘,拍下這兩張照片。其實呢,這張照片機位、座位、坐姿都不對,不過也沒理由麻煩途人陪我癲,何況又沒有綾瀨遙⋯⋯

這沙灘其實比電影中還要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