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畫面)


最近,三色台播映實況節目《沒有起跑線?》引起公眾議論紛紛,節目中父母早於產子前已全盤計劃子女將來人生大計。從前的父母但求子女品性良好已經心滿意足;然而,二十一世紀的父母要「贏在子宮裡,贏在射精前」。究竟子女人生路上的選擇是否應該全權由父母所握?屬於每個小孩的美好童年又是否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機緣巧合之下,我於義工服務認識了兩年前初為人母的芷欣。她是家中獨女,生於小康之家,父母分別是會計師和銀行高級職員,月入大概八至十萬,可謂是高薪厚職。看來芷欣想要什麼,父母都能給予。


父母投資不少於芷欣身上,雖然沒有把只有半歲的她參加學前訓練班,亦沒有強逼念幼稚園的她身懷百般武藝,但芷欣坦誠小時的她、甚至成年前的她,根來是活在「魔鬼父母」的熊掌之中,故不希望將來自己的小朋友同樣活在陰霾之中。


芷欣回憶成年前很多決定未能輪到自己選擇:「中學三年級的時候,我開始對籃球有興趣,哀求父母讓我加入校隊,但他們稱打籃球只會令我變得更『男仔頭』,女孩子應學習靜態活動,如鋼琴、繪畫等。我當時其實心心不忿,為什麼性別在社會上要有既定的社會規範,難道我只可以一直被父母,和社會的鼻子牽著走??」雖然心中說不,但芷欣從不敢逆父母半句話,只好默默承受「獨裁父母」對她的掌管。


外表看似硬朗、性格看似開朗活潑的芷欣,其實中學時候已抵受不了父母高壓式教育,因而患上情緒病,累積多年的壓力一下子化為病菌,逐步入侵芷欣的身體,醫生稱她荷爾蒙失調,建議暫時休學,先調理好身子才應對學業。早於中三時,芷欣開始察覺自己情緒極不穩定,經常無故流淚,這次住院可謂『及時救命仙丹』,在醫院暫時放下與別人競爭的重擔、放下被每月投資過萬培育之女兒的身份。


到了住院第五天,病情仍未見好轉,醫生建議她繼續留醫觀察,相信父母會尊重她的意願和身體狀況。可惜她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父母是何等冷血,一番話尤如『重頭槌』擊中頭顱:「醫生,請盡快安排女兒出院,她繼續休息只會耽誤學業和課外活動進度。我不想芷欣輸在起跑點!」當時,芷欣、芷欣姑媽和醫生默不出聲,時間彷彿靜止了十秒。


非常疼愛芷欣的姑媽深呼吸冷靜地說:「其實芷欣住院的原因我相信你們十分清楚,不用多費唇舌解釋一番,那麼既然芷欣的身體狀況還未能好好應對生活上的挑戰之際,你倆又何必在她身上灑鹽呢?何況你們的女兒的意願是怎樣,又清楚嗎?」


芷欣得悉父母如此冷血對待自己,確實心如刀割,「原來渴望勝利是可以沖昏一切」,父母雙手把自己推進無底深潭是多麼可怕的事,連十月懷胎終誕下愛女的人命也可以置身事外。


從那刻開始,芷欣和父母彼此膠著狀態的親子關係已經近乎破裂,她知道自己成年後才可鬆脫父母的枷鎖,於是握成拳頭捱下去。雖然各方面的成績並不是十分出眾,但總算為自己負上交代。


中學畢業後,芷欣於中大認識了現在的丈夫,三年前誕下愛子諾熙。芷欣直言不想重蹈覆轍,不甘願讓愛子初接觸世界就背負各種無形的壓力。「我會給予諾熙很大的自由度,但亦不代表作為父母的我完全沒有計劃他的人生, 但我會與他建立朋友以上的親子關係。」


「Miss,我可不可以等會兒才温習, 最近有考試、奧數比賽、小提琴考試,我很睏、很累…」補習社小三學生一臉疲態,瞇著雙眼說。曾在補習社任職導師的我心疼他及眾多學生除了應付繁重的學業,也要 『應付』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在小朋友的世界,只知道成績愈高分代表愈厲害。也許,分數上的進步能獲得父母半句的讚許,但讚美過後伴隨著的不是心儀的玩具、也不是得到認同的掌聲,而是要求孩子下次取得更好成績的吶喊。


祝願所有小朋友都能擁有一個愉快的童年! 




註: 本篇乃 2016 Journesis 師友計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