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以前大陸國營茶廠生產的普洱茶就只有生茶,雲南生產的普洱茶在香港發揚光大,依靠的就是香港茶商的入倉技術,以較高的溫濕度儲存普洱加速陳化,再加上充滿智慧的退倉技術,只用三至五年時間就可以陳化出茶湯順滑,陳香味濃的港倉普洱茶。

 

1973年雲南的國營茶廠派員到廣東學習普洱熟茶發酵的渥堆技術,回雲南後各自再加鑽研改良然後各有所成,昆明茶廠和勐海茶廠成為掌握渥堆技術的先驅。 


有識見者認為熟茶發酵的渥堆技術構思來自港倉的入倉技術,兩者主要分別是渥堆技術以毛茶作渥堆然後再製作成散茶或者壓餅,而港倉茶就是以成品茶(緊壓茶和散茶)來入倉儲存加速陳化。事實上只要比較兩者沖泡後的條索就很容易分辨,經渥堆發酵的條索已經嚴重萎凋縮,色澤深棕近黑色;而適度入倉退倉的港倉普洱茶則茶湯為明亮棕色,茶底枝葉仍然分明,葉片仍有彈性,返青後較接近沖泡後的生普洱茶。另一方面,港倉存茶由入倉到完成退倉會需要三至五年時間,換言之是已經有三至五年陳期的普洱茶,而用渥堆發酵的普洱熟茶大多是當年新茶。 


那麼,今天香港人在中式茶樓或酒樓喝到的普洱茶是生茶?還是熟茶?  


簡單一點說,在一般集團式經營的酒樓,絕大部份選用的都是普洱熟茶,有一些作為日常飲用還是可以的,至於希望品嚐到港倉普洱茶味道的話,在中環蓮X樓選用的是入倉散茶,不要抱大期望,陳香只是淡淡,順滑度也只是僅僅合格,但勝在沖泡水溫足夠逼出茶味,要領略真正港倉普洱茶的味道越來越不容易! 


近十多年來大陸的普洱茶愛好者講求乾倉存放,茶商可以當年新茶即買即賣,無需承擔陳化期間倉儲風險,在龐大市場領向下,乾倉普洱茶已成大趨勢。也由於製作港倉普洱茶始終需要最少三至五年時間,不適合現今急功近利,新茶即買即賣的市場,茶商亦有其商業考慮,再加上懂得港倉技術的茶人越來越少,存倉於寸金尺土的香港亦不符經濟效益,或者再過多二、三十年港倉普洱茶會成為失傳的絕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