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早已對政府的電影政策沒存任何希望,不過既然《施政報告》剛發表,還是稍作評論,以及從中對業界的一些思考: 
 
《施政報告》提到將提高「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獲獎隊伍數目及獎金。筆者雖然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對獲將者有更大的鼓勵,但是這個措施對新晉導演之提拔始終有限,年青電影工作者參加「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完成他們首部劇情電影後怎樣呢?他們能否有機會繼續執導下一部作品、或者事業能否順利發展嗎?業界一直強調導演首作影響前途,更多的首部劇情電影誕生,不太可能每部都令人滿意,總有表現欠佳之作,新導演首作生澀不成熟是正常情況,但不能因這個理由而讓新導演失去下次執導機會,所以對新晉導演的持續扶拔是很重要的,不應限於首作的支援,這才可讓他們繼續成長。 
 
除了推行「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外,可否推行「首部紀錄長片計劃」呢?香港紀錄片製作長期缺乏支援,而且紀錄片的製作成本一般較劇情片為低,只需要撥少量資源便可推行此計劃,何樂而不為呢? 
 
另外,《施政報告》提到為不同電影專業提供更全面的培育及訓練計劃。筆者認同改良現有課程,有助提升教學質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現時香港缺的不是電影培訓課程,而是畢業生的機遇,以及中小學藝術欣賞教育。電影課程學生擁有一定的技能後,能否在電影圈內得到順利發展呢?還是跟現時電影學院畢業生一樣,面對不合理的工資以致行內年青工作者流失率高呢?至於中小學藝術欣賞教育,不應只是對電影的欣賞教育,而是包含各門藝術範疇的全面藝術教育,讓學生們打好根基,到他們升讀影視課程時,不會是白紙一張,甚麼也不懂。 
 
《施政報告》亦提到鼓勵更多戲院播放本地電影製作,政府可參考其他國家,規定戲院播放一定時數的本地電影,以及投放更多資源在動畫、紀錄片、短片、獨立電影的製作、發行等,反正報告提及鼓勵不同片種,以上幾類電影應較商業發行電影優先處理,達到不同片種的多元發展。 
 
最後,與電影業關係密切、不少電影工作者會涉及的行業如電視、動畫及多媒體行業,《施政報告》也沒提及。當然《施政報告》的內容是初步方向,具體的政策和措施則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