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信報】)

在潘普洛納鬥牛場(Plaza de Toros de Pamplona)的中心,公牛和鬥牛士經一輪引逗,體力下降,喘着大氣,互相對峙,但仍精神緊張,深怕錯過對方一下動靜,就得命喪黃泉;場邊吶喊聲、叫囂聲和噓聲不止,公牛張望四周,盼找到一絲曙光,卻發現周圍都是想看牠被屠宰的人。無路可退,只得絕地反擊,鬥牛士也揮起花標,駕起戰馬迎戰。


一擊、兩擊、三擊,三把花標伴隨着此起彼落的掌聲,像香燭般插在公牛背,碧血灑黃土,奄奄一息。鬥牛士下馬,掄起匕首,冷刀鋒直插牛腦,公牛雙腳一軟就斃命。戰士執起牛耳,享受雷動的掌聲,飄散的鮮花……



海明威加持

西班牙小鎮潘普洛納(Pamplona),是納華拉(Navarra)自治區首府,市區面積只有23平方公里,人口約20萬,平時是寧靜安康的大學城。每年7月,瘋狂的氣息開始蔓延城中,當地居民大多趁機外遊,把民居租出。因為隨之而來的是,逾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參與在此舉行、號稱全歐洲,甚至全世界「最血腥、最縱慾和最瘋狂」的派對——聖費爾明節(San Fermin),也就是俗稱的「奔牛節」。


奔牛(Encierro)其實不僅見於潘普洛納,在西班牙其他小鎮、南法和墨西哥都有類似活動。聖費爾明節的奔牛之所以全球聞名,就要多得美國名作家海明威(Hemingway)在著作《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中大力宣揚所致。參與過一戰的他,書中藉描寫鬥牛士的英武和氣概,放大碧血黃沙,生死置外的浪漫,以激勵當時在戰爭過後,變得頹廢、迷茫和縱情聲色的年輕一代。至今的潘普洛納,除了建城者聖費爾明外,市內還有不少海明威的雕像和主題餐廳。不過,在自由主義成為普世價值的今天,受到動物、女性平權和素食主義等思潮影響,卻導致奔牛節成為了惡名昭彰的節慶。


聖費爾明節每年7月6日開始,至7月14日午夜結束。筆者7月5日早上從巴塞隆拿乘城際巴士到達潘普洛納。回民宿的沿途,就有不少攤檔賣奔牛節套裝,包括白色襯衣、褲和紅色繡花領巾。西班牙作為歐洲的派對之國,奔牛節前夕,在中心廣場就已經有戶外派對,人群聚集其中,個個手持酒精。現場播放着電子舞曲,手舞足蹈,酒精影響下,情不自禁的男男女女就如乾柴烈火,一拍即合,對對相擁貼唇,黐身勁舞,整個小鎮恍成一個大型夜場。


狂歡不設防

翌日,聖費爾明節正式開幕。筆者即使早早下街,但街上經已聚滿穿上紅白制服的人群,不少更已經腳步飄浮,分不清是宿醉未醒,還是剛剛又飲得爛醉。大約11點半,人群已經在狹小的舊城區裏擠得水洩不通,前擁後推,身體只能不由自主地跟隨人潮移動;人們互相發射水槍、擲雞蛋,也有不少人會買西班牙果酒(Sangria)到處揮灑,男男女女渾身濕透。兩性敵不過萬有引力,失去理性,剩下激情,女性的體香刺激男性的腎上腺,男性的陽剛味弄得女性神魂顛倒。


沒有買酒的人,只須向附近的民居張開口,就會有人從露台把一桶桶酒精傾盆倒下;空氣中散發着酒精味、香煙味和大麻味,令人神魂顛倒,節日還未正式開始,小鎮已經成為一片醉夢人間。正午12點,塔樓響起鐘聲,緊接市長發射的沖天炮,人們就把身上的紅色領巾高舉額前,並唱着歌頌聖費爾明的樂曲,也代表一連9日的狂歡節慶要正式開始。



奔牛儀式要在7月7日才舉行,其後每天會有20隻公牛放奔,最先放出的6隻狂牛,最終會成為鬥牛場的主角,雖然參與奔牛的好事之徒要經過嚴格的體能測試,但每年還是有很多人因而受傷,甚至喪命;另外,在酒精的影響下,也衍生罪案,刑事毀壞不在話下,去年奔牛節期間,就發生過少女遭五人輪姦,國際嘩然,今年亦有11人報稱受到性侵。有如無政府狀態般的狂歡,令當地人飽受困擾,多次遊行以示不滿。




公牛的控訴

而數到最為人詬病的項目,莫過於鬥牛環節。奔牛節時每晚6時半,在西班牙第二大的潘普洛納鬥牛場都會有鬥牛表演。筆者不是動物權益的捍衞者,出於好奇觀看鬥牛。看見場上的公牛被全場紅白色的觀眾包圍,叫囂道要刺死牠時,忽然想起幼時看過的電影《猿人襲地球》(Planet of Apes),講到猿人統治地球時,人類反受到畜生般的待遇。於是將自己代入公牛,心忖假如四周的生物都喊着把自己殺死,那不單是身體上的創傷,更像死囚得知自己將遭處決,被絕望蠶食的心靈,才是最大的折磨。


公牛佇立場上,雙眼盯着在座紅白打扮,染上淺紅酒漬,活像全身沾滿鮮血的屠夫們,沉默之中卻像在反覆控訴:「到底我有什麼罪?」有時平權與否之事,毋須放大到哲學層面的複雜辯論,當我們親歷其境,良知就會似鬥牛士的匕首,刺進公牛時,也刺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