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一場虛構幻想的假象嗎? 這只是一趟終歸要醒來的夢嗎? 還是我們真實生活過的記憶呢? 為何那片段仍不斷在腦海重播?


炎炎夏日時光稍縱即逝,轉眼來到寒冬。因著季節的變化,畫面的顏色從繽紛鮮明轉向昏沉,光線從明亮溫暖變成陰暗寒冷,赤身祼體的坦蕩蓋上了厚衣,昔日一起渡過的延綿流水 (由池湖、到河谷、進化到瀑布) 最終化為看不見的火光,打在剩下獨個兒的臉上,情歌中的吻與觸碰,從 “Mystery of Love” 的第一次, 到 “Visions of Gideon” 唱成最後一次。種種時間的提示,如同 Oliver 承諾 Elio 會記得一切,等如含蓄的宣告二人為過去式,這段關係似已很遙遠。


最後一次互動,來自一通電話,然而另一個人的身影不復在畫面上得見,猶如那個他從來沒有於這曾經親密的空間存在過; 猶如美好性感的 Oliver,只屬於 Elio 的幻想之內。鏡框內的世界就只有 Elio ,沒有了另一個人。然後,尾聲快要上演,來到最後一頁,是長久不動的靜止。一場戲,一首歌,一個人,一縷夢,一段情,是聲畫與想像結合的極致。


音樂悄悄響起,片名徐徐亮出,我們意識到電影將要完結,並要返回現實當中; 猶如 Elio 也同時從悠長夏日初戀夢中突然甦醒過來,就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Visions of Gideon” 一直在問 “Is it a video?” ,是 Elio 在尋問全是假象嗎? 歌名所謂基甸的異象*,就終歸只是夢中異象,沒法付諸成真,想過就算嗎? 一抹微笑、一個擁抱、一剎接觸,一再想起,是愛過的真實憑證嗎? 還只是少年幻夢? 每一次問題的重複,就在心內再問一趟,情感隨著歌曲的層次遞進,也再傷、再痛一趟。


《Call Me By Your Name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明言地點,Somewhere in Italy彷彿是一個童話開端的介紹,這地方身在道德枷鎖之外,沒有世俗眼光的干擾,直到片尾 Oliver 的電話才提醒外來的壓力。主角更有著小孩青年都渴望擁有的完美家庭模範,那不嘮叨卻默默接納著的媽媽、那不訓誡,卻以智慧之言、過來人之身份撫慰自己弱小心靈的爸爸。那我們見證著的,會否只是 Elio 美化的幻影?


先前所有零碎的相處、相愛片段、仿似隨意拍下的一些停頓、曖昧,一如停在草叢的短暫定鏡、單車走過小路的主觀視角,或是屋外等待時的光暈錯置,以及出遊時的風格化上色,這些、那些,忽爾在這一瞬間有了更開放的含意。在此時此刻,回想片中看到的所有影像,聽見的所有聲音,那絕美的大屋與人兒,那誘惑的軀體與挑逗,那激烈的情感與慾望,恍然全皆幻象。如同 Elio 在別過眼望向媽媽的餐桌之前,正面望向觀眾那不經意的一瞥,這就是電影帶給人們幻想的力量,並給隨之襲來的現實殘酷的破滅。


每個人都當然知道電影虛構的本質,Elio 並非真有其人,而是 André Aciman 小說筆下的角色,通過 James Ivory 的改編,再以 Timothée Chalamet 演活過來。然而情節或是經過藝術加工的虛幻,作品所捕捉到的感覺卻如此真實、如此坦誠,只因其記載著每一個創作者所加添的個人色彩。如此看來,Elio 的故事既帶有 Timothée Chalamet 本身正在當下的十七歲青澀,又帶著年華漸去的 James Ivory 回望當初的懷舊 – 因此故事背景必然要是八十年代,人物卻不著時代痕跡。


於是你與我,不分年齡與性別,皆願意為其迷人心碎的美而傾倒 (主角顏值、小鎮風光、樂曲氛圍 – 誰不想自己是 Timothée Chalamet 的化身,之於自己,之於情伴,又或之於夢中人),並希望代入自身的感情經歷或幻想,懷念或享受著如斯燦爛亮麗的青春火花。


是故,最終幕沒有閃回,沒有重溫精華片段的剪接去重撃心坎,就僅陪伴著 Elio 在憶記,在回味。這既捨去廉價的煽情,也是不給予片中所看、所聽、所感再一次實在的確認,同時任由人們將獨特的經驗、深藏的往事作投射。當長鏡頭捕捉著 Elio,他的情緒夾雜著甜蜜與痛苦,悼念著沒有結果的愛情,緩緩地釋放出去,再平復回來,將在接下來的黑幕前,給準備離開戲院的人們,留下現實奪不去、短暫卻永恆的定格,不管那是回憶還是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