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電影容易令我聯想到自由和社會抗爭,但沒想到這套叫作《心動120》的同性戀題材電影,原來也是以愛滋病關注團體的抗爭作為主軸,而且所佔篇幅頗多。即使平時未必有很多機會認識到愛滋病病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但是在觀影過程中很快就被故事裏的角色們影響到,好快就投入到電影,更成為了支持他們的一份子。看到他們的「所作所為」和多次都有爭吵的大會討論,更令我把眼前的畫面不時投射到過去幾年香港大大少少的抗爭當中。但不同的是,他們的需求比我們更迫切,因為這些抗爭者每日受著病魔煎熬,不知道今日的抗爭會否是他參與的最後一個。




《心動120》採用了很明顯而特別的劇情舖排,電影大致上可劃分作前後兩部分,前半主要描述男主角Nathan新加入那個關注愛滋病人士團體ACT UP的活動,群戲較多,不少劇情皆是以整個團體作出發點;後半則聚焦到Nathan與另一主角,團體裏其中一名活躍份子Sean,發展成為情侶後,他看著男朋友的病情日漸惡化後的生活。上文所說的抗爭與及每週會議主要都是出現在電影的前半。透過各種行動和他們的檢討(每次內部都有很多不同聲音),我們很容易就能全面地了解這班人所追求的是甚麼以及他們正在面對的矛盾。


單單是電影開首的行動就引發組織內部很大的爭議。事源是他們行動去騎劫一個討論愛滋病的學術會議,本來只是打算趁會議進行中忽然站上台叫口號,以及和學者們對質,但事態發展有點出乎意料,有抗爭者把紅色染料擲向學者身上,之後更替他戴上手扣拷在台上。廣大民眾看到媒體報導後對事件反應各異,但作為一個主張和平的愛滋病關注團體,這事令到他們內部產生不同看法。有些主張他們要先要得到社會同情,社會才會關注他們,站在他們一方,所以任何行動都應保持克制;另一邊則認為現在要被主流社會關注,必須要有出位的行動,而好像向他人身上投擲顏色染料、用手扣拷住學者等行為既不是真正暴力,卻在畫面上很有效果,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才能夠進一步宣揚自己團體的訊息。




這類的爭議在其實哪有百份百的對或錯,電影亦沒有傾向哪一方。往後ACT UP所做的各種行動中,有激進的(但仍然是堅持沒有肢體衝突),亦有較為平和的(例如衝入中學校園作快閃宣傳),更有比較「歡樂」的歌舞遊行。這些行動的成效卻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團體為了讓大眾能夠關注他們,基乎是所有可以想像得出的抗爭/Campaign也都做了。這刻我才明白到,原來電影正在描寫這班成員有多麼的絕望著急。他們的生命直在倒數,任誰都不知道自己還可以活多久。他們仍然能夠參與下一年的同志運行嗎?他們仍有機會嘗試服用新研發的藥物嗎?他們還能夠康復,重過正常生活嗎?顯然他們把僅餘的希望的寄托在ACT UP上。每一次抗爭都是一次面對死亡的掙扎,難怪每次行動後他們在通宵達旦的派對都顯得非常忘我且歇斯底里。說到底,那其實是對生命的呼喊吧。




電影下半部就更加直白。在Nathan 開始跟Sean 發展成為情侶關係時,故事亦慢慢把重心放到Nathan與Sean 身上。Nathan(ACT UP當中並無染上愛滋病的成員)看到Sean 的身體狀況一日比一日差,本來經常充滿活力和火氣的身影日漸變得虛弱。我們好像也站在Nathan 的視點上,看著自己的愛人飽受病魔折磨。Sean的轉變牽動著我們情感之餘,更為之前多次ACT UP 的行動帶出了更強烈的意義。若果我們之前還只顧在質疑ACT UP 的種種行動的對或錯時,看到Sean 的情況我們就不得不去檢視自己當初的犬儒和冷漠。Sean 的故事提醒了我們,有些事我們是必須要繼續做的。電影在尾聲以一次非常有力量的抗爭來結束這個故事,彷彿在告訴我們,沒有抗爭,哪能活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