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舉行了金字獎。金字獎是每年一度的劇本比賽,供在校的學生及其畢業生參加,得獎者除了得到獎項外,得獎劇本甚至得到立項拍攝的機會,例如首個扶植計劃獎得獎劇本《邊城兇案》,已拍攝成電影《追兇者也》,而今年的金字獎,「和和影業」、「東海電影集團」也參與其中。


雖然金字獎在執行上有不少爭議之處,例如評審準則、部份評審與參賽者之關係等,不過先不論這些問題,得獎者的確得到真正的幫助,即使只是入圍者,也至少得到一個提名曝光的機會,或多或少有助學生未來的事業發展。


至於香港影視院校呢?或許有人覺得一個學生寫電影長片劇本有難度,寫出來可能水平一般;好吧,公開的劇本比賽或劇本扶植計劃呢?有,藝發局有推行,不過申請條件高,至少要有曾公映的舊作才可參與,而「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的「自主劇本計劃」亦不了了之;至於其他機構呢?幾乎沒有!即使個別電影公司推行類似計劃,恐怕「雷聲小、雨聲更小」,沒有有效成果。


缺乏提拔帶來的自相


矛盾 相信不少人曾聽過「香港缺乏好編劇及劇本」的說話,先不說這句話正確與否,這亦反映了業界對好劇本的渴求。對劇本有要求或需求本是好事,但香港業界如何發掘好劇本呢?簡單地用一成語形容:守株待兔!


香港電影業界對待編劇,與其他幕後崗位相近,他們會找具知名度的人,或者透過相熟的人尋找人選。問題來了,具知名度的人並不多,而且這類人不乏工作,要與這類人達成合作並非易事;而後者未必找到合適人選。於是呢?勉強與不適合的人合作;結果呢?作品質素差;最後呢?繼續埋怨缺乏人才、缺乏好劇本,但從來沒想過如何發掘!


不懂分辨編劇人


好了,說電影行業那麼多壞話,難道真的沒有人嘗試發掘人才嗎?有,的確有公司會公開招聘編劇,但不多,而且主要是微電影、廣告製作公司,電影則少之又少,這些公司如何招聘編劇?即場度橋、發過往作品……


問題又來了,即場度橋考驗急智,但編劇並不是只需急智的工作呢!編劇往往需要「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今天你想到一個好橋段,明天再經過思考後可能覺得並不是一回事,更何況編劇的其中一個工作,就是組織一個完整故事,好橋段並不一定會是好劇本,你不懂把所有的構思疏理組織的話,再好的點子橋段也是枉然。


發過往作品,看似能體驗編劇的真正實力,但是一些過往的作品可能涉及版權問題,特別是還未公映的作品,其劇本未必方便供其他人閱讀,更何況香港電影乃至廣告業抄襲成風,劇本會否被抄襲成疑問。


劇本比賽的意義


相比其他崗位,考驗編劇的能力及選取合適人才並不容易,因為當一名編劇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上述的測試只體現了編劇的某一部份能力,而不全面,因此一個公開且具公信力的劇本比賽有其好處,不論你是新人還是有經驗的編劇,只要手上有劇本,你就可以參賽,劇本比賽因而達到一個公正的效果,大家只論劇本質素而不問你的出身,優秀劇本可獲獎及拍攝成電影,一方便有助電影公司開發具質素的劇本,另一方面推動編劇們與製作單位的合作,有助編劇的事業發展。


當然,劇本比賽未必能完全解決文中提及的所有問題,但至少多了一個平台讓具水平的劇作呈現於大眾面前。至於劇本比賽應如何實施,筆者沒有明確答案,或者文首提及的金字獎可作參考,不過現今香港的一扶植計劃如「鮮浪潮」、「首部劇情電影計劃」進行得逐漸成熟,建立一個劇本比賽,似乎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問題在於,香港業界有否誠意發掘一些嶄新且具質素的劇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