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這套電影的內容。


這是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事情發生在1980年的韓國光州,當時光州發生民主運動,市內的所有消息被封鎖,連當地的報紙也經審查後變成空白。一名車司機載上了德國記者,到光州把政府對市民施以暴力的經過紀錄下來,並奮力要把這些影片公開。


司機金四福,無論性格或是說話的內容上,都會令人非常熟悉。他會稱遊行的大學生為「暴徒」,會說「你們上大學並不是為了遊行吧?」,會說「人生本來就是不公平啊。」,甚至會說「多你一個也沒分別吧?」這些如冷水般潑過來的話,一點也不陌生,言猶在耳。


他誤打誤撞下,帶著德國記者彼得來到了光州,他慣有的功利觀念突顯了光州人的善良,最初對一切存疑,不相信自己所看見的事情,軍人不斷毆打平民,向他們拋下催淚彈,兇狠地追打著手無寸鐵的人時,他仍然站在最安全的天台上,咬著食物,勸阻著身邊人不要冒險。直到後來,他意識到自己曾經口中的暴徒只是剛剛熱情又單純的市民,他們只是捍衛著應有的權利,表達著自己的意願,卻一個又一個被攻擊,甚至自己也身在危機中,他才意識到,他已經無法再裝睡,他已經沒可能再扮作看不見。


他的角色,真誠而又現實。要為生計而努力,所以只會責怪撞壞他的車頭燈或是阻礙他工作的遊行隊伍,給著自己千萬個藉口避開那些本來已經跟他息息相關的事情。甚至曾經為自己的安全著想,也試過一走了之。沒有人會怪責在危難中為自己保命的人,何況他有一個年少的女兒要養,有一個家要顧,可以逃命時先行離開你也無法說他是自私的。


但他坐在計程車上,猶豫著到底要在分岔路上回頭到光州跟戰友們繼續抗爭,還是要返回漢城(現稱首爾)安享天倫之樂時,他的淚水忍不住流下來。他跟女兒說了一句:「那裡有很需要我的人。」,他的眼淚,代表著對他的人性;他的眼淚,也代表著他在正義與安逸之間忍痛做出選擇。然後回去,繼續對抗種種困難,看見一個又一個戰友的犧牲,他成功把彼得安全送離韓國,讓光州的悲劇告一段落。他也從來沒認為自己是個多偉大的英雄,他只是做好本份,一直說著:「我是個計程車司機,所以我要把客人安全送回來。」但內心深處,我們都明白到,本來坐在後座的彼得,在最後的一程車中,坐在金田福的旁邊,搭著他的手變成了朋友,那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在生與死的交替之間,他們忍著恐懼的心情,把性命都豁出去,全是為了兩個有些人認為很老土或是多餘的字-「真相」。


看著電影的時候,我有很多幕也是哭著看完的,彷彿催淚彈都從螢幕中拋出來在我眼前爆發。平民們無辜的中槍受傷,軍人們那些已經變得可怕的目光,一個又一個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也要協助道出真相的戰友,記者想要報導真相卻被高層們極力阻止的畫面,都令我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有一刻心裡喊著:天啊會不會太像)。哭,是因為我們曾經都很心痛;哭,也是因為我看到很害怕將來會在現實中出現的畫面。正正因為這是真人真事改編,讓我們再無法若無其事的把它當成是一套電影看完就拋諸腦後。


但離開戲院的時候,我內心卻多了一份久違的溫暖。在如此的大時代裡,對自己身處的城市有一份無力感,很多時候會把人心拖垮。但我們需要的不是英雄,我們沒有蝙蝠俠,沒有復仇者聯盟,我們需要的,只是跟金四福和其他戰友們一樣的小人物。每人走多一步,每人做多一點,每人願意了解自己的城市多一點,每人勇敢多一點。當好人不再沉默時,說不定結局就會有一天被扭轉。


如果3年前的9月,或是28年前的6月,曾經有觸動過你的,真心推介你進場觀看一遍。


最後,送上彼得在光州時,跟大學生們說的話。他說出只要他能夠離開韓國,就會把拍攝的畫面公諸於世,其他國家定必會出手相助。


然後,他說出了一句:

「You are not al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