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功能」(Claps)


美國博客平台 Medium 近日推出了新的「鼓掌功能」(Claps),用以取代推薦功能 (即心心,用法等同 Like)。 鼓掌功能與別不同的是,用戶可以在每一篇文章鼓掌多於一次,而且不設上限。 


Medium 團隊認為,鼓掌能夠讓作者知道讀者有多喜歡一篇文章,鼓掌愈多代表愈喜歡,與一次性的推薦並不相同。情況正如去聽音樂會,鼓掌愈多愈耐表示愈喜歡該表演。量度瀏覽文章的時間卻不能反映文章價值,因為瀏覽的文章可能很富娛樂性,啟發性卻未必足夠。 只有由讀者主動鼓掌,才能夠量度文章的啟發性。 


Medium 會因應鼓掌的多寡來向作者付稿費,而稿費來源則來自早前推出的訂閱計劃,即每個月 US$5 (約 HK$39)。


【相關故事:跳船接二連三 Medium 舉步維艱】 


有人立即指出以無上限的鼓掌來計算稿費是一個充滿破綻的系統,因為只要找數個朋友大量鼓掌,理論上可獲得大額稿費。


以學術一點的角度看,因為鼓掌的供應無限,最終會將 Like 的價值不斷貶值,變成 Like 的「量化寬鬆」


試想像,將來看到上萬 Likes (鼓掌) 是等閒事,就算沒有鼓掌,自己也要為文章鼓掌至少幾千次吧!


Medium 當然不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所以已表明會以每位用戶在 Medium 上對其他文章的鼓掌數目來計算出一個相對的量度標準 relative scale)。假設,你平均在二十篇文章給予每篇五次鼓掌,當你在某一篇給予八次鼓掌時,Medium 理論上會了解到這文章對你來說是較好的一篇,如果多位用戶給出同樣結果,這位作者從而獲得較多稿費。 


Medium 聲稱做了很多不同測試,去確保整個鼓掌系統不會被「騎劫」。但一位自稱是 Medium 的前員工在 Twitter 上亦展示了如何用一隻放一隻香蕉在手機屏幕上,就可以無限地鼓掌。

不是「 1 同 0」;也不是「 1 至 10 」

互聯網上的評分或意見準則,一向是 1 同 0 或線性準則 (linear scale)。 「 1 同 0」即是有或沒有的選擇,即是 Facebook 的 Like 系統,要不是給 Like ,就是不給 Like,沒有中間如給半個 Like。 線性準則則是有既定的尺度,讓用戶作出相對的選擇。 例如每次乘搭 Uber 後,用戶與司機雙方可以互相以 1 至 5 星的評分標準去給予分數。 



Uber 的評分系統 (圖片來源)


「 1 同 0」 的問題是, 人類在鼓勵或喜好上並不是一個「有與沒有」的選擇,而是有不同層次的。線性準則看似解決了問題,但你的 5 分和我的 5 分,又是否相同呢?


鼓掌是一個以每個人自己的準則來計算出來的尺度。有人可能比較不喜歡鼓掌,當他在某篇文章鼓掌時,則表示那篇文章對他有相對大的價值。如果有人很喜歡鼓掌,他所作出的鼓掌行為帶出來的訊息就變得不一樣了。


鼓掌不再是一個「 1 同 0」的決定性思維,如果大家可按照自己的準則去給予作者鼓勵,大家會否「鬆手」些,不再需要吝嗇手上的那個 Like 呢?鼓掌又能否令你更易舒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沒有人知道答案,相信 Medium 的創辦人 Ev Williams 也不知道。整個鼓掌功能絕對是互聯網上的一次大實驗,現在可能看似不合邏輯,但一年後,大家可能已經對鼓掌習以為常了。


【更多故事:【分析】Twitter 重現創造力 將「訂閱模式」套用到廣告投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