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在宦海浮沉多年後,看破世情,即使再大的起伏亦難再令不世詞聖的心再起波瀾。無風無雨,無喜無憂,是為平常。


如同參透佛理,走過極樂極悲,到了哭乾笑盡的時候,人自然不會再為苦痛抽搐半下,亦不會因突如其來而感到驚訝。活到成熟的人生,是一切都成淡然,輕輕的一笑,也許已是多了。


沒有起伏,就沒有情感,沒有情感,也就沒有欲求。這是一種超脫,一種頓悟,對一些人來說。


然而所謂頓悟,其實也不過是一種逃避。你快樂過,所以明白過後的失落﹔你跌倒過,因此知道受傷有多痛。你不想再次失落,所以不敢擁抱快樂。同樣,你不想受傷,因而不敢跌倒。在悲喜之前,你亦退後一步,因為你知道,只要沒有前面的事,就不會有後面的果。


這一步的後退,你叫他做「平常心」。


說穿了,其實不過是逃避。人累了,失去了勇氣,沒有了膽量,然後面對任何事,也對自己說:「一切如平常。」


之後,在不覺間,做任何事亦留三分。只要有一點機會失敗,都不會走前半步。


「平常心。」


你對自己說。


即使你知道,以前的自己會上前嘗試去抓緊,就算你明知盡力了還是失去是一件比什麼都痛苦的事,你都會試,因為至少你拼了,比起不拼,機會都會多一分。


但今天的你不會這樣不智,因為冒十倍痛苦的險去換多一分的機會,經歷告訴你不值得。反而沒有盡力的失敗,你還可以輕易接受,因為在你心中,早已有輸的預算。有了保護膜,就算真要失敗,你也不會受傷。


而就算成功了,你亦不會得到太多喜悅,因為中間還有這個保護膜。你知道沉醉過歡愉之後,人就更想追求更多。如果再追不到,人會空虛﹔更甚如失敗突然來臨,登高易跌重,人必然受重傷。


而這種傷,你已不想再受。


你為了不再傷痛,所以不敢快樂。明明是在逃避,卻說是種平常。但「平常心」的背後,真是波平如鏡﹖只有自己才有答案。


只是,連詞聖都過不到的關口,又有誰敢說他人的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