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圖片 (來源)


Facebook 貴為社交媒體大哥,除了不斷改善 Facebook 自身,還不斷尋求收購有威脅潛力的社交媒體公司例如 Whatsapp, Instagram 同 VR 公司 Oculus 等。但拒絕了 Facebook 30 億美元 (約 232 億港元) 收購的 Snapchat,不但在 Facebook 旗下的產品不斷抄襲下生存下來,以「閱後即焚」功能殺出血路,再有分享自己 24 小時內發生的事的 Stories 功能,繼而推出相機眼鏡 Spectacles,真是抄都無咁快。


【相關故事:Spectacles 營銷策略 成功為 Snapchat 品牌造勢


Snapchat 主張私隱,不保留痕跡;而 Facebook 所有產品剛剛相反,你做過甚麼,在哪裡、與誰人交談過,全部有跡可尋。而 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一向認為每個人都不應該將自己「收收埋埋」,要跟其他人「連接」 (connect)。由於在結構上有著本質的不同,導致 Facebook 就算抄襲 Snapchat 某種功能,都只有將表面抄過來,但抄不到精髓。這亦解釋了為何年輕人都擁抱 Snapchat,因為這種隱私的「社交」方式才是他們想要的 (只要你回想自己年輕時的心態,這道理實在不難明白。)


在社交上,Snapchat 已逐漸取得主導權,將「社交」重新定義


【相關故事:想建立跟 Facebook 一樣成功的企業?滿足高一個層次的需求是關鍵

Snapchat 如何重新定義「社交」?

Facebook 所提倡的開放式社交模式,在以往訊息不流通時,確實有一種巨大的魅力。每個人可以隨時與人分享自己生活點滴,或看看別人的生活,好像對世界或朋友了解多了。而「了解朋友」的確是我們在現實世界會做的事,也是能夠體現「愛 / 存在感」的事 (想詳細了解「愛 / 存在感」,可看看有關層次需求的文章),因為有 Facebook,在網絡上已經可以感受到了!可是,Facebook 為了保持高速增長,主張真實身份的註冊門檻無奈地需要逐漸降低,以減少登記的阻力,務求令更多人加入 Facebook。在 Facebook 的友情 (Friendship) 與真實世界的友情定義漸漸地愈走愈遠,令 Facebook 滿足「愛 / 存在感」的功效大減。


這時候,一名在美國史丹福大學 (Stanfard University) 在學的年輕人 Evan Spiegel 創立了一個「閱後即焚」的手機 app,名叫 Picaboo。


Picaboo 本來是功課,但主修產品設計 (Product Design) 的他,卻率先感受到 Picaboo 的魔力 --- 更貼緊真實世界感覺的社交體驗



Picaboo (Snapchat 前身)


社交科技產品要成功,很多程度是可以滿足現實世界的社交需求,或提供比現實世界更好的體驗。「更好的體驗」基本上是不可能達到,因為社交最終的目的是「讓我們更接近」,而沒有一種體驗可以比真實的接觸來得更好 (至少暫時沒有)。這亦對照了人類需求層次理論中,「愛 / 存在感」入面其中一項元素「性親密」(Sexual intimacy) 。



網上世界又怎會比現實世界中擁作一團來得美好? (Evan Spiegel 與他的名模太太 Miranda Kerr)


Picaboo 後來變成了 Snapchat,而 Snapchat 最初只被認為是一個讓年輕人傳裸照的工具,而因為智能手機有熒幕快照 (Screenshot capture) 功能,很多人認為就算「閱後即焚」,也保障不了私隱。但私隱只是其中一樣特色,而不是主要特色。當 Snapchat 用在真實社交上,價值主張 (value propositions) 就很不一樣。


首先,Snapchat 將自己定位為相機公司 (Camera company),以相片 (Snap) 作為即時溝通的媒介。 Instagram 卻不同,要加濾鏡 (filter),要將相片調較得像專業攝影一樣,因為 Instagram 就是為了分享漂亮的時刻。Facebook 亦然,很少用來表達即時感受,反而是用來記錄生活。Snapchat 的相片卻不留痕跡,表達完當刻的感受後,就會在特定時間內消失。用戶不需要擔心照片不完美,或表達的生活不夠精彩,只需要拍照,拍照,再拍照。相片一消失,曾經的表達亦隨之消失。對方看得到就看得到,感受得到就感受得到。這刻看不到或感受不到,也不相干吧。


可能你會說,這樣的話,美好的時刻或會被忘記。但又試想想現實生活中,美好的時刻往往就是那一瞬間,如果過了那一瞬間後,沒有記錄就不記得,那時刻的美好或重要性其實都很有限。


當刻的感受 (The feeling at that particular moment) 就是「社交」的精髓。

社交媒體的主導權

Facebook 多年來的 Mission Statement (可解作「公司任務」) 是「令世界更開放和連接」 (making the world more open and connected)。新的 Mission Statement 是「讓人可以建立社群,令世界變得更近」(To give people the power to build community and bring the world closer together)。在 Snapchat 出現前,Facebook 可能真的是最好的社交工具。但說到底,這是 Mark Zuckerberg 的構想,並非每個人都想要的「真實社交」。


Snapchat 創辦人 Evan Spiegel 看到 Facebook 上的社交與現實的社交有很大落差,並以即時通訊 (Instant messaging) 的方式呈現及複製出「真正的社交體驗」。Snapchat 看似向著 Facebook 步步進逼,其實只是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吧。


【相關故事:Snapchat 向 Facebook 步步進逼;Mark Zuckerberg 奮力保江山


Facebook 旗下的 Messenger、Whatsapp、Instagram 嘗試複製 Snapchat 最受歡迎的設計或功能,用戶的評價也不錯。但當社交媒體創新的「重任」落在 Snapchat 身上,社交媒體的主導權漸漸從 Facebook 轉移到 Snapchat。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也意識到情況不妙,唯有緊隨 Snapchat 步伐,再作打算,以免落得像被 Facebook 打敗的 MySpace 及 Friendster 的下場,皆因輕敵,連反攻的機會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