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毛上市,披露左公司一年幾千萬的收入,老一輩的香港人完全不能理解這種「廢青」公司靠什麼賺錢,也不懂什麼叫新媒體。

 

新媒體是一個很泛的慨念,核心是創作內容,投放在一些「新」的網上資訊渠道,當觀眾流量大了,就可以想辦法從他們身上賺錢,所謂羊毛出自豬身上。

 

而賺錢的方式,不外乎廣告和賣貨,不過其中也有很多玩法。

 

100毛走的是廣告營利,不過,有別於新、舊媒體落廣告/繕稿的方式,它更加包辦創意與製作,流程堪比4A廣告公司。加上有「100毛」和「毛記電視」兩個自有頻道,觀眾們習慣了它們的內容風格,令他們對於創意提案有更大的自主權,賣稿更易,這是它的優勢。

 

另一種模式是賣貨,在電商發達的大陸尤其流行。以製作精美短片聞名的「一條」,在大陸有很大的電商平台,同時,因為顧客通常都是「一條」的忠實讀者,推薦貨品起來毫不費力,所以它可以做到無庫存、由供應商負責物流的輕資產模式。現在,「一條」每個月賣貨的收入達到千萬,合伙人范致行計劃在2018年上市

 

有些品牌號召力高的新媒體,甚至可以轉型成產品公司。之前在北京認識了一個80後,他在微信有個公眾號叫「杜紹斐」,教人做有品味的男人,做著做著,他就推出了西裝訂製服務,現在已經發到豬頭了。

 

更經典的例子,是小弟曾經工作過的英國媒體Monocle,它在文青圈裡非常有號召力,和什麼品牌合作推出產品都賣得動,老闆Tyler Brule都說過,靠賣雜誌是蝕本生意,賣貨、賣創意才是真財源。

 

最後扯遠少少,有人鬧100毛上市係貪錢,國產凌凌漆式感慨:「我仲以為我地既交往,係建築係感情之上,估唔到,原來都係一盤生意」,喂,賣笑、賣創意唔駛人工呀,無錢我點養你呀?


【延伸閱讀:【毛記上市】每位「毛毛」究竟幫「腦細」搵緊幾多錢?


(鳴謝及轉載自「北上尋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