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一向充斥著中國版的外國產品,例如中國版 Google 的百度 (Baidu),中國版 Netflix 的愛奇藝 (iQiyi),中國版 Expedia 的携程 (Ctrip) 等等。全部公司都做得有聲有色,除了有中國的防火牆保護,令這些公司可以在沒有外國對手的情況下做大外,將服務「在地化」也是成功因素之一。


但最近一種外國新興產品,卻似乎找不到跑出的中國版!那就是語音助理產品


Amazon 都推出了語音助理系統 Alexa 約兩年,功能已發展至多達 15,000 種。最近,Google 亦推出了 Google Home,全力發展 Google Assistant 語音助理系統。而消息指,Apple 也準備利用已發展多年的 Siri 語音助理系統,將推出 Siri Speaker 加入語音助理產品戰場。


【相關故事:Apple Siri Speaker vs. Amazon Echo vs. Google Home


新一代生態圈

外國發展語音助理產品如火如荼,而作為有機會成新一代生態圈的語音助理市場,小米及樂視等等以「生態圈」作招徠的公司應該會大舉投資,為何大陸就是沒看到這股火熱的勢頭?


【相關故事:Amazon Alexa 會否成為「語音助理」界的 iOS?


其實大陸並不是完全沒有相關產品,例如京東 (US: JD) 與科大訊飛 (CH: 002230) 聯手推出的叮咚音箱,或是阿里巴巴 (US: BABA) 推出的天貓精靈 (Tmall Genie) ,都是跟 Amazon Echo 或 Google Home 類似的產品,但受歡迎程度卻大大不如美國般火熱。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的估計,今年大陸的語音助理產品出貨量只有 200 萬部,而美國則會有 1,400 萬部!


京東與科大訊飛推出的叮咚音箱 (圖片來源)

為何會差那麼遠?全因語言的限制

語音助理產品的重點在於「語音」,而語音在這些產品上的功能就如同輸入法。英語語音識別已發展多年,看看 Siri 在蘋果 iPhone 潛伏已久,縱使率先研究,暫時也看不出獨有的技術優勢。而英語語音識別近年應用開始加快,因為英語識別的準確度已達至可應用的程度。相反,中文的語音識別技術卻跟不上進度,原因很多,包括科研技術程度,以及語言和造句的複雜度等等。


由於普通話語音識別不行,在語音助理產品的運用上就如同沒有了「中文輸入法」


試問沒有中國人用得來的「輸入法」,語音助理產品又怎可能在大陸盛行呢?小米及樂視等以建立生態圈自居的公司,說到尾只是在做應用科技。應用科技即是將已發展出來的科技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但由始至終,卻沒有成功將所有產品以軟件或其他工具連繫在一起,成為像蘋果 iOS/ MacOS 一樣的生態系統。小米不是沒有嘗試做,它的 MIUI (米-UI) 就是想學蘋果 iOS 或 Google 的 Android 般研發一套軟件系統,只是不成功了吧!所以,依賴這些「生態圈」公司作出有效的語音助理系統研發是靠不住的;而沒有猜錯的話,它們也許也正等待著完善的「中文語音輸入法」。


阿里巴巴推出的天貓精靈 (Tmall Genie) (圖片來源)


科大訊飛和百度也看到這個缺口,所以已分別著手開放語音研發平台訊飛開放平台及 DuerOS,希望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可以更快。如果系統得以完善,就可以引領中國下一浪的生態圈。


雖然暫時中國公司因技術制肘已抄不出成功的語音助理產品,但當中文語音識別技術在一兩年後發展成熟,相信語音助理產品還是會像雨後春荀般地出現。到時候,劣勢可能也會變成優勢,因為「語言的限制」,形成了天然的護城河,令外國的語音助理產品難以輕易進入市場,中國式的「在地化」策略又可以再次發威了。